氯化物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氯化物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当发动机冷却液的专利分析及知识产权战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1-09-14 20:04:01 阅读: 来源:氯化物厂家

发动机冷却液的专利分析及知识产权战略探讨

发动机冷却液是汽车用化学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发动机能否正常、高效、长期运转。据统计,轻负荷发动机20%的故障来源于发动机冷却系统:重负荷发动机40%的故障来源于发动机冷却系统。因此,每一次发动机技术的升级都伴随着发动机冷却液技术的升级,同时世界各大冷却液生产厂商争先恐后地忙于申请专利,以便占有更多的冷却液市场份额。

专利文件是高度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技术文献,世界所有国家的一次专利文献主要由扉页(记录著录项目,摘要)、说明书(详细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书(需要保护的发明的技术特征)等部分组成。据统计,世界上90%~95%的技术最先以专利文献的形式公开,因此对专利文献的二次加工和分析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系以1980~2005年在国际联机系统中可以检索到的已经公开的600余件二次专利文献为来源,进行发动机冷却液的专利分析。其目的在于认识我国在发动机冷却液专利领域的处境和地位,探讨如何打破跨国公司的专利垄断,为我们国家的发动机冷却液工业在专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献技献策。

发动机冷却液的专利分析

1.常用的专利分析手段

对检索出来的专利文献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从中获取专利情报信息的关键步骤。常用的分析方法是专利地图理论,该理论是将一次、二次、三次专利文献及与专利有关的信息资料,根据需要了解的经济和技术信息的不同分类及深入情况应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制成各种可供分析和解读的图表。专利地图理论是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首创并迅速成为世界各国进行专利分析的主要手段,其统计图表大致分为两类:一为经营图,分析各个国家、公司、相关技术的占有、优先权及同族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类号等经营面的情况:二为技术图,通过对各专利技术内容的详细分析,对于实现专利申请战略,激发研究灵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仅用最简单的图表对发动机冷却液专利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2.主要生产国专利申请情况

发动机冷却液主要生产国专利申请情况见图1

各国所对应的数量为自1980~2005年期间各国专利局所受理的有效公开的专利申请数,这一数量反映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该国这一领域科技开发的活跃程度。

·该国这一领域现实和潜在的商业价值。

从图1可以看出,在发动机冷却液领域,美国、日本和欧洲作为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均遥遥领先,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一专利大国的日本,其发动机冷却液的申请量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的发动机冷却液申请量有相当数量不是基本专利,而是各国通过PCT条约在日本递交的申请,反映了日本作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的现状和市场地位。美国和欧洲的申请量大多数为基本专利,为世界发动机冷却液技术的主换好后要发源地。

我国的申请量仅仅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零头,还没有韩国多,并且有将近一半为国外通过PCT条 约递交的申请。这与我国是世界第4汽车生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空心化的严重程度。

3.主要生产商专利分析

1980~2005年,世界主要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商有效公开的专利申请比例见图2,这一数量反映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

·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

从图2中欧洲的党中央、国务院决定BASF公司和美国的德士古公司专利申请量占一半以上的份额,印证了美国和欧洲是世界发动机冷却液技术的主要发源地的事实,同时也提醒各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商应重点研究BASF公司和美国德士古公司的专利,防止专利侵权和紧跟其技术发展。

4.专利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发动机冷却液专利技术发展情况见图

3.从图3可见,自1995年以后全有机型冷却液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爆发性增长,而带动这一增长的强大动力来源于欧洲的BASF公司和美国的德士古公司。但是,近年来全有机型冷却液的专利申请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与有机羧酸复配技术在各国的迅速成熟密切相关,预示着更为先进的复配技术已经蓄势待发。半有机型冷却液的专利申请数量已显颓势,申请量主要来自美国的ASHLAND公司和FLEETGUARD公司,该类型冷却液主要用于重负荷柴油机冷却系统,为ASTM D4985和ASTM D6210标准下的产品。完全淘汰无机盐型冷却液仅仅是时间问题。

发动机冷却液技术的发展紧跟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新一代发动机问世必然促使发动机冷却液技术升级。随着镁合金材料在发动机中的应用普通的有机梭酸型冷却液已经不能满足更加活泼的镁元素在高温条件下的缓蚀要求。BASF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早在1997年即同时申请了含有胺和氟化物的镁合金发动机冷却液,见图4。而且在第一时间申请了国外优先权指定中国,并通过PC丁进入中国进而获得中国专利权。但是到今天为止,我国在用车中镁合金发动机的数量少之,镁合金的缓蚀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而BASF公司和德士古公司两大巨头早在10年以前即已经瞄准中国市场,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可见一斑。

对于专用于燃料电池的低电导冷却液和高功率密度发动机的高热传导率冷却液的专利已经于近几年出现,为实现技术的跨越性发展对上述两种冷却液应给予重大关注。

发动机冷却液的知识产权战略

在我国其他领域,诸如电子、通讯、生物等领域的专利大战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而发动机冷却液领域则风平浪静,这也许会给大家一个错觉,即发动机冷却液领域市场价值不大,跨国公司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但是不久前,美国通用因无水冷却液侵权案被EVANS公司巨额索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跨国公司没有对我国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商进行专利侵权诉讼有以下原因。

·由于专利的地域性原因及早期因跨国公司的疏忽而没有申请中国专利,故无权对我国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商进行专利侵电液伺服技术是实现动态高周疲劳、程控疲劳和低周疲劳和静态的恒变形速率、恒负荷速率和各种摹拟仿真实验系统的最好技术手段权诉讼。但是这并不代便可从1条生产线起步表万事大吉,一旦该型发动机冷却液进入专利授权国就构成侵权,这样就大大地限制了该型发动机冷却液的出口和搭载该型发动机冷却液设备,的出口。

·我国发动机冷却液技术水平落后,所使用技术为国外20年前的专利技术,即已超过专利保护期而成为公知技术。

·我国发动机冷却液市场不成熟,汽车工业技术落后,高端、高附加值冷却液市场占有率极低,不 具有诉讼价值。一旦我国发动机冷却液市场发育成熟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完成无机盐型向有机型冷却液的大范围升级大量新型发动机进入市场那么跨国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专利战略布局将要开始发挥作用。

如何打破专利壁垒,是我国各领域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生死存亡的大事。电子通讯行业的惨痛教训就在眼前。发动机冷却液的专利基本上属于化学组合物类保护的关键是组分和含量。现在,跨国公司在申请专利时也是从组分和含量两个方面进行圈地,并已经完成了对未来10年所使用的主流冷却液技术的全面占领。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专项的发动机冷却液专利分析一切专利战略的制订都必须基于全面彻底的专利分析。制作庞大的专利地图和知识树系统,以便挖掘专利地雷、寻找专利空挡避免侵权。通过对跨国公司优先权情况及同族专利的分析可以从侧面论证该专利的重要程度、竞争者的经营策略等重要信息但是这些重要战略信息来源于对专利信息的深加工。

·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确认基本专利,寻找专利空挡申请大量的外围专利,争取通过获得交叉强制许可后对上游专利进行封杀。该战略于上世纪60年代末被日本大量地应用于专利申请并延续到现在。

· 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在国外递交的申请同时申请国外优先权时未选定中国的发明专利在该专利群中筛选有价值的技术为我所用。这样对迅速而安全地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是很有益的。

· 对市场潜力很大的专利技术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和确认其法律状态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对其申请权、优先权、专利权、专利独占许可以及.申请人、专利权人进行先期收购。

· 加大对基本专利的研发力度。发动机冷却液领域应将基本专利研发方向重点定在镁合金发动机冷却液、燃料电池冷却液和高功率密度发动机的高热传导率冷却液方面。只有取得了基本专利才能建立自己的专利壁垒取得市场的主动权。

结束语

发动机冷却液作为汽车重要的液体配件,在知识产权方面面临着和其他行业同样的严峻形势。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商应首先进行专业的专利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在进行战略研究的同时参考日本和韩国所采取的技巧。在此方面与汽车生产商联合将更有利于双方对专利壁垒的共同突破。(end)

万能材料试验机
电子拉力试验机
环刚度试验机
万能拉力试验机